解冻下的东方阵营:赫氏的秘密报告引发了哪些危机?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天息灾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000字,大约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时间:1956年2月25日
地点:克林姆林宫
时间进入午夜时分,所有参加二十大的外国来宾和外国兄弟党的领导人都被安排离场。
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登上了主席台,随后,他向台下1400多位苏联代表作了一份报告。
随着赫鲁晓夫的声音在会场响起,这份“秘密报告”的内容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赫鲁晓夫在会上引爆了一颗核弹 图源于网络
那么,这天晚上赫鲁晓夫到底说了什么呢?可惜,在会后苏联媒体对此报告内容只字未提,这份报告的全文则像国家机密一样被小心地保护起来。
另一边,西方阵营的情报组织知道在克林姆林宫内发生了一件大事,可具体是什么却无人知晓。
直到这年的六月份,美国人终于弄到了报告全文,随即在《纽约时报》的头版全文刊登了这份报告内容。
公之于众的报告内容在全球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剧烈的政治地震,成千上万的人跟他们的精神母国苏联决裂。
赫鲁晓夫引爆“核弹”
当1945年二战结束,斯大林的个人威望达到空前高度。
苏联阵营里的民众几乎把斯大林当做“神”一样崇拜,而“斯大林路线”就是全球左翼政党主导的国度中唯一的正确路线。
▲1949年,苏联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中,祝贺斯大林70岁寿辰的镜头 图源于网络
但赫鲁晓夫的这份报告通过美国人的报纸传遍了世界,不仅彻底把斯大林神话击碎,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连锁反应。
在那场四个小时的报告会上,赫鲁晓夫火力全开根本没有给尸骨未寒的斯大林任何面子,爆出很多猛料。
赫鲁晓夫除了披露列宁秘密遗嘱中要求斯大林不能担任苏共领导人以外(动摇斯大林身为领袖的合法性),还把斯大林形容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在最后总结中,赫鲁晓夫指出:“(虽然)斯大林忠于社会主义事业,但使用了残酷野蛮的手段。”“他泯灭了人所具有的一切神圣的东西,而让所有的人都屈从于他个人的意志”。
仅仅四个小时后,曾经的“慈父”就成了恶魔。这种“五雷轰顶”式的人生体验也着实让在场听众感到一阵阵眩晕。
▲雅科夫列夫 图源于网络
据亲历现场的雅科夫列夫后来的回忆:
“大厅里死一般的寂静。既听不到坐椅发出的嘎吱声,也听不到咳嗽声和窃窃私语声。……赫鲁晓夫列举一个又一个事实,一个比一个可怕。人们离开会场时都低着脑袋。震动极其巨大。我个人也感到压抑,不知道相信谁才好……内心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觉得赫鲁晓夫讲的是实情,但是我感到害怕,竭力不去这样想。”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苏联二战前干了啥?》音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事实上,这份报告除了让现场“死一般的寂静”,还让一些人当场晕厥。甚至在会后,有人因为受不了这份报告带来的精神刺激而自杀。
而随着美国报纸的披露,东方阵营的兄弟国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但是,面对一触即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东方阵营不可能就此分家,各找各妈,那么只能走向没有开放的改革。
▲斯大林墓 图源于网络
随后,在“秘密报告”的余波下,在苏联境内,大量前朝官员被逐出克里姆林宫;基于个人权力和周围情势的考虑,赫鲁晓夫决定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的陵墓迁葬到克里姆林宫宫墙,并且除去街道、机关与城市里斯大林的名字及塑像,强调他与斯大林主义断绝关系。
为了展示苏联对西方世界的友善,在1955年,日内瓦,从冷战开始后苏联领导人第一次会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为了一扫“斯大林式苏联”的阴霾,1957年,苏联第一次不经审查,主动邀请全球两千多位记者报道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
▲艾森豪威尔与赫鲁晓夫 图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苏联思想界的“解冻”也令人“欣喜”,直接描写斯大林崛起的《让历史来审判》和描写“阶级敌人”在西伯利亚“渡假”的《古拉格群岛》都获得出版,舆论尺度明显放宽。
历史学家一般称这个相对宽松时期为“解冻时期”。不过,由于苏联的领袖有一个“不习惯被批评”传统,所以“容忍”程度并不平均,“解冻”范围也极其有限。
但是,随着赫鲁晓夫的权力逐渐稳固之后,他便开始猛烈抨击西方世界。甚至在1961年下令建造柏林墙;1962年,开始在古巴建造导弹发射基地,不惜与西方世界爆发战争。
当然,这都是赫鲁晓夫得势以后的故事。我们再说回这份秘密报告,这份报告不仅震撼了苏联,其余波更对其他左翼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冻”与匈牙利事件
1956年3月1日,苏共决定专门印制150份报告文本,并通过苏联驻外使馆寄给各个左翼势力主导的国家领导层。
一部分国家选择了高度保密,也有一部分国家把报告分发下去,作为领导干部的内部学习资料,这里面就有匈牙利。
此时的匈牙利领导层不仅泄漏了报告全文的源头,而且组织人员大规模学习报告精神,借着左翼阵营的解冻风气,整个匈牙利社会开始热烈讨论起来这个国家的未来。
▲拉科西·马加什(1892年3月9日—1971年2月5日)常以“斯大林的好学生”自居 图源于网络
顺水推舟,匈共召开了“苏联党第二十次大会与匈牙利政治经济问题”的公开讨论会。很快,讨论会演变成了“对拉科西(匈共总书记)自大、无意义的工业建设政策、强制集体化、新的五年计划和不现实的农业政策的全面声讨”。
随着事件的演变,事态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一万多名学生从艺术学院和技术大学出发,向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的雕像和波兰将军约瑟夫·贝姆的纪念碑行进。
沿途不断有民众加入进来,到目的地时抗议人数已高达二十万。人们高呼“俄国佬滚出去”、“把拉科西投入多瑙河”、“我们要纳吉”等口号。
▲格罗·艾尔诺(1898年7月8日-1980年3月12日) 图源于网络
当晚八点,接替了拉科西的格罗·艾尔诺在电台发表了强硬的讲话。他把几十万示威群众称为“匈牙利人民的敌人”,这些人民的敌人正在用“卑鄙的谎言和恶意杜撰”破坏匈苏关系大局。
格罗·艾尔诺的讲话显然起到了反作用,武德充沛的匈牙利民众开始向电台大楼发起冲击,震惊世界的“匈牙利事件”爆发了。
在冲击电台大楼后不久,格罗就急忙向苏联驻匈大使安德罗波夫请求,派军队对付这些“匈牙利人民的敌人”。
▲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图源于网络
克林姆林宫方面很有效率,在没有获得匈牙利政府正式邀请的情况下,当晚11点就命令苏军向布达佩斯前进,24日下午,苏军就发动了第一次干预行动。与此同时,匈牙利国内工厂成立革命委员会,相当多的工人加入抵抗苏军的行列,而军队也纷纷倒戈,大批武器流向社会。
到了11月4日,苏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匈牙利全境,这次由“解冻”风潮促进的匈牙利民众反抗苏联控制的运动也以失败而告终。
据不完全统计,历时13天的匈牙利事件造成经济损失200亿福林,相当于匈牙利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匈牙利伤亡人数约16000人,另有约20余万匈牙利人成为难民。
“解冻”与百花齐放
苏联老大哥解冻的风气自然也吹到了中国。
1956年4月28日,领袖在高层扩大会议上表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同年5月2日,领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领袖指出:“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2000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储安平(1909年—1966年?),江苏宜兴人,中国近代学者、知识分子 图源于网络
这个承诺一说,知识和文艺界的成员们心里也有了底,很快,一些人就开始管不住自己的嘴,比如章伯钧、储安平等人就在主流报刊上提了不少“尖锐的、不顾大局的”意见。
1957年5月,领袖写了一篇标题为《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文章,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开始了。
“解冻”与八月宗派事件
在此次秘密报告所引发的“去斯大林化”运动中,各国左翼领导层有一个重要的反思就是——消除个人崇拜。
但这场“去斯大林化”运动对于正在巩固自己权威的金日成(后面简称“金一”)来说,就是要了他的命。
虽然朝鲜官方报刊极力淡化处理苏共二十大报告的“恶劣影响”,但是,这份报告还是在其内部炸开了锅。朝鲜国内各派势力就等着看金一的笑话。
▲所有人都轻视了这个年轻人的手腕 图源于网络
为了尽可能的消除苏联老大哥的影响,金一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发表了两个小时的激情讲演,严厉指责文化部门在宣传中忽视了朝鲜的民族特点,电影里一味反映的都是苏联和其他外国的东西。
在此期间,金一想方设法封闭来自苏联的消息,消除苏联的影响,以避免非斯大林化的“瘟疫”传播。
根据他的指示,撤销了郡级朝苏文化协会及其印刷厂;从各剧院的演出节目中取消了苏联艺术家的表演;苏联的朝鲜语广播节目从每天4次减少到2次;关闭以俄语专业为主的外语学院,将学生转入金一大学;所有大学缩减俄语授课的时间,而4-5年级学生的俄语课程则全部停止。
与此同时,金一开始清除国内不稳定因素,他把目光首先投向了莫斯科派。
1956年4月,朝鲜劳动党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会上不仅没有讨论民众普遍关心的经济困难和生活问题,而且对严重存在对金一的个人崇拜现象只字不提。
同时,金一对中央委员会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那些从苏联回来的干部全部排除在候选人之外。
在“莫斯科派”的势力被削弱后不久,朝鲜劳动党内的“延安派”和“莫斯科派”干部开始对金一不承认自己搞个人崇拜表示不满。
▲不稳定因素的下场 图源于网络
例如金斗奉、崔昌益、朴昌玉、金承化等等,其中崔昌益积极活动,联系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建设省相、商业省相和职业总同盟委员会委员长等,准备在1956年朝鲜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8月中央全会上揭露和批评金一的错误,并想借此罢黜金一的职务。
待到1956年8月,金一从莫斯科回国,原本同意“延安派”行动的崔庸健立即出卖了他们,向金一打了小报告。随后,经过一番霹雳手段,金一扭转不利局势取得了主动权。
在8月召开的高层会议上,大家得出最后的结论:“金一路线是正确的,不用更换领导人。”月底,金一号召全党坚决与“派别和宗派活动”进行斗争。
▲金将军发言 图源于网络
感到气氛不对头的内阁副首相尹公钦、职业总同盟(总工会)主席徐辉、文化部副相金刚、建材局长李弼奎等人随即逃回中国。
在这场危机中,1万多人遭到清洗,其中,约6000人被处死,其余4000人遭受审查后开除党籍,大量受此事件影响的朝鲜干部外逃到中苏。
那些欲借苏联“解冻”东风动摇金一权威的人,反而成了金一“封神之路”的垫脚石。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虽然秘密报告和“去斯大林化”运动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展开,但却给欧亚各个左翼国家的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
作为历史的惯性或者说各个领导人对于路径的依赖,这种所谓的“解冻”成果都不能够获得有效的保证。
之所以“去斯大林化”会对左翼国家造成身体和心灵上双重打击,正是因为这场运动成了各国内部矛盾的突破口,有些人想借此问责搞“个人崇拜”的领袖,解决苏联插手过深的问题,有人借势铲除异己,强化自身权威。
例如赫鲁晓夫虽然不留情面的揭批过斯大林的罪行,可是到了后期,赫鲁晓夫却变得和老领导越来越像,也开始搞人个迷信,正所谓“屠龙勇士只想变成恶龙”。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通过宫廷政变推翻赫鲁晓夫,随后就实行了“静悄悄的斯大林化”,苏联的媒体和报刊又开始发表肯定斯大林历史作用的言论,并于1966年初做出终止“非斯大林化”的决定。
在“非斯大林化”运动下,著名作家西尼亚夫斯基和丹尼尔因在国外发表反斯大林的作品而被控犯有“诽谤 ”罪发配“古拉格”、《古拉格群岛》的作者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境、《让历史来审判》的作者罗伊·麦德维杰夫被开除出党、《斯大林大清洗内幕》作者费尔德宾则受到克格勃特工的追杀。
此时所有人才如梦初醒,所谓的“解冻”只是昙花一现,苏联还是那个苏联。
在这种超稳定结构下,苏联式的国家注定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解冻”。而任何一个想给这个“锈迹斑斑的老爷车上点润滑油”的人,要么像赫鲁晓夫一样提前被扔下车,要么像戈尔巴乔夫一样亲手焊死加速油门。
(完)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美国是靠「发战争财」崛起的吗? | 循迹晓讲
拜登即将“入主白宫”,川普还有什么办法反败为胜?| 循迹晓讲
马穆鲁克王朝:毁于经济高通胀和集团内卷化的中世纪骑兵之王 | 循迹晓讲
《蛮战》:罗马被蛮族灭亡是一件好事吗?| 循迹晓讲